蛋花出海:动真格了!大幅上调关税,收紧“小额豁免”,美国这下是真急眼了

2024-09-21 13:51 301 浏览
点赞 收藏

拜登又蹦出来戳中国跨境电商的心窝子了。


美国当地时间9月13日,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对中国产品大幅上调进口关税,同日发布了简报称,采取行动来解决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对“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”政策滥用问题,并表示争取在今年年底前通过全面的改革立法。




悬挂在TEMU、SHEIN等平台头顶的达克摩斯之剑,仿佛随时会落下。

中国商品进口税率狂涨


加征关税的商品集中在电动汽车、太阳能电池、半导体、矿产、钢铁、铝、医疗产品以及起重机等方面,其中电动汽车税率从25%狂涨到100%,太阳能电池从25%涨到50%,其他所提及的商品税率均上调至25%以上




以上调整,除了半导体于明年1月才正式落地之外,其他调整都在今年9月27日生效


这个调整幅度,已经相当于直接赶人了,明显是与ZZ挂钩的阳谋。不过我们在本文不做过多解读,因为对于大部分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都基本不会接触到这些商品。(其实也不尽然,已经有做医疗产品的卖家吐槽说中招了......)


二、小包裹免税政策收紧


关于小额豁免的问题,前几期我们还出过一篇盘点文章,细数了近一两年所有对小额商品加税的国家,覆盖了欧美、东南亚、拉美和非洲等几乎全球市场。


而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,矛头一致对准了TEMU和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。


所以本次美国的政策调整,其实也是意料之中,时间问题而已。


美国的小额豁免政策很好理解,零售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在入境时免征进口关税,也免受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检查。


而收紧政策的原因,主要因为美国展示了一波数据:


过去十年间,依据该政策进口的货物价值翻番,2023年达234亿美元;享受这一待遇的包裹数量由每年1.4亿件增至超10亿件。


其中,来自中国的货物价值约46亿美元,中国快时尚企业SHEIN与跨境零售电商TEMU共同占据了这一市场的三分之一份额。


所以美国方面称,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滥用该政策,钻免税漏洞,损害了美国的利益,大量的低价劣质商品涌入也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潜在风险,不得不改革遏制。


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:


1、取消敏感产品的免税资格,其中特别指出了纺织品和服装

 

2、取消那些可能适用201、301或232条款加征关税产品的免税资格,以减少这类货物的进口;

 

3、考虑采措施支持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,比如增加对某些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政府采购,以及加强对非法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执法力度;

 

4、发布关于低价值货物运输入境的规则制定通知,增强信息收集要求,提高对小额货物运输的监管透明度;

 

5、要求消费品进口商在货物入境时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(CBP)和CPSC提交电子版的合规证书,防止小额货物运输绕过安全标准。


新规暂未公布实行时间,但落地后,将影响大约40%的中国进口商品,而其中纺织品的比例高达70%。


说实话,无论美国摆出什么所谓的正当理由,都只是为了打压中国跨境电商所找的借口而已,但毕竟在他们家里做生意,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。


可预见的是,“TEMU们”未来的路,要越来越难走了。

加税将成中国跨境电商的生死线?


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而言,想发展必须拿捏住两条命脉,一是物流,二是成本


但美国每次加税,对这两方面都是沉重的打击。


一、海运费用或将再受影响


说起这方面,就不得不提爱搞事情的特朗普了。


据海运运费情报平台Xeneta的数据显示:


上一次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,在2018年首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时,跨太平洋海运费就上涨了70%以上。


从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1月1日,中国至美国西海岸40英尺集装箱的平均现货运费从1503美元上涨至2604美元,而这些上涨的物流成本会传递到供应链的下游,最终由终端消费者支付。


本次拜登政府主导的关税上调,很可能会再次影响到海运费用。


这还没完,据外媒报道,目前还是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,已做出对所有进口货物征收20%关税的提议,而对于中国商品,则全部征收高达60%-100%的关税。


也就是说,如果特朗普在11月能成功坐回总统的位置,那前文所提及针对中国的部分商品关税上调都只是开胃菜,他还要继续加码,并且是对所有中国商品的全方位打击。


同理,海运费用大概率又得涨上天。


我有一句......算了,等他真干出这事了我再说。


二、“全托管”或将成绝唱?


小额豁免政策收缩,对于依赖跨境小包发货模式的平台和商家而言,成本上涨是必然的,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“中国跨境四小龙”的全托管模式,以及跨境发货的独立站卖家。


虽然有分析认为中国商品定价原本就足够低廉,即使被加收关税让它们的价格优势减弱,这些平台仍将维持其市场生态位


问题在于,平台固然可以将税费揉进商品价格里出售来保证利润,但在目前市场都已经卷成麻花的情况下,可能没有哪个平台愿意这样干,毕竟这就等于放弃了低价的优势。


那么最后的结果,会不会把这一笔支出算在卖家头上,卖家被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?


还有,加上税费之后,半托管商品是否会比全托管商品更具综合性价比?


从各大平台的动向上看,答案或许是肯定的。


因为半托管模式需要提前备货在海外,不受小额豁免政策影响。


从今年年初开始,TEMU、SHEIN、速卖通都在加码半托管布局,TikTok Shop在美区的策略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布局本土仓储发货。


此前就有TEMU全托管的卖家反馈过,TEMU对全托管的流量侧重好像越来越少,都跑去扶持半托管了。


如此看来,半托管应该才是各大平台的未来所向,而全托管,很可能会成为绝唱。


美区卖家该何去何从?


一、本土化布局成大势所趋


要想富,先修路。


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想做大,就必须先把本土供应链布局完善好。


最好的例子是老大哥亚马逊狂砸千金,耗费多年搭建好的FBA物流体系,如今成了最强护城河,让其他平台望尘莫及。


咱们卖家不要求能搞多大的基建,至少把海外仓和物流合作公司找好,保证自己长期在海外有货,在不受小额豁免政策限制的同时,也确保自己有更大的灵活度,同时在与各大平台的定价博弈上也有更多的利润空间。


二、多平台布局


做好第一步的本土货源和物流保障,便可放开拳脚多布局几个平台


在最大限度增加销量之外,重点是能分散风险,以免主营平台有滞销的情况发生却找不到其他的销售渠道,导致海外备货的商品只能弃置或打骨折清库存。


三、加税对于本土布局卖家未必是坏事


这一两年间,东南亚的加税政策一直在不断上调,但也没有对中国跨境电商进军东南亚的进度形成阻碍。


事实上,小额豁免政策收紧对做传统直邮包裹模式的卖家们来说,受冲击是非常明显的,但对本土有一定规模布局的卖家而言,几乎感觉不到波动。


而且,在税收门槛变高的同时,黯然退场的卖家越多,给这些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卖家们留下的蛋糕也就越大,接下来就是考验运营硬实力的时候了。


所以总的来看,还真的未必是坏事。


虽说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”,但在别人家里抢饭碗,别人不欢迎也无可厚非,美国无论接下来会下哪种绊子,对中国跨境平台和卖家而言,都是必须要迎接的挑战。


毕竟,多数美国消费者都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来支撑生活水平,中国跨境电商行业也暂时离不开美区市场。


总而言之,各位卖家朋友们都要提前做好全面的布局准备,伺机而动,争取在瞬息万变的美区市场中彻底站稳脚跟。


一、中国商品进口税率狂涨


一、中国商品进口税率狂涨


评论0评论
游客